星期五, 7月 17, 2009

憤世嫉俗? cynical?

 

在書{ 邁向頂尖之路 }上看到這個詞,背景是這樣的:

哈佛的老師們給MBA新生的建議之一是:不要憤世嫉俗。

 

基本上,書中的背景套用這個詞感覺上便不順、彆扭的。雖然在商業氣息濃厚的鍍金過程中,商場的爭鬥、人類的醜陋,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為什麼翻譯書會寫出「不要憤世嫉俗」呢? 如果對於鬥爭、醜陋,沒有任何批判的心態,而就默默接受,這樣真的是健康的嗎?

這個疑問在心中懸很久了,從網路上找了一些資料,看能不能幫自己作個解答。

 

首先,「憤世嫉俗」的意義及出處,根據這裡的資料指出(http://dict.idioms.moe.edu.tw/pho/index/i00780.htm),憤世嫉俗:

◣釋義◥
憤恨不合理的社會現狀,憎恨邪惡的勢力。語本唐.韓愈〈雜說〉四首之三。
後用「憤世嫉俗」形容對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典源◥
唐.韓愈〈雜說〉四首之三(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
談生之為〈崔山君傳〉,稱鶴言者,豈不怪哉!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吾性而不類(1)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注解〕

(1)
類:相似。

◣典故說明◥
「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朝河陽人。尊崇儒術,排斥佛老,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個性耿直,直言極諫,因而一再的被貶官,但不論治理那個地方,總是留下很好的治績,深受百姓愛戴。在宦海上的浮沈,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常讓他有志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

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

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讀完這串,原本自己對該詞的認知,並沒有跟解釋差異太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釋義中,對於社會現實的痛恨,卻造成無力感,而轉為出世的動念--「似有遁隱的決心」,這便可解讀為一種關鍵的差異,其中,我可能因為「憤世嫉俗」而「更」想作些什麼來改變這不公義的現狀;然而,另一方面,我也可能因為「憤世嫉俗」卻陷入無力感的泥沼,然後便只想獨善其身、什麼都不管。相對上來思考,卻變得更自私,整個環境也因為這樣的想法、行為,陷入惡性循環,越來越糟糕。

若是以這樣的意義來說明,我會覺得「憤世嫉俗」是必要的,但不能就放任不管,否則只會遭致嚴重的後果。

 

然而,憤世嫉俗的英文是什麼呢?因為這是翻譯書來的嘛,到底原文會使用什麼字呢?由於沒有原文書,直接採用google翻譯,將「憤世嫉俗」鍵入,得到的是,cynical。

cynical [s'ɪnɪkəl]


adj : believing the worst of human nature and motives; having a sneering disbelief in e.g. selflessness of others





  • 形容詞




    1. If you describe someone as cynical, you mean they believe that people always act selfishly.



      • ...his cynical view of the world



    2. If you are cynical about something, you do not believe that it can be successful or that the people involved are honest. usu v-link ADJ


      • It's hard not to be cynical about reform. + 'about'


      • It has also made me more cynical about relationships.






 



看完了解釋,基本上cynical的字義充滿了絕對高度的懷疑,對於人的本質、動機都是最不好的認知。第一個例句指出,當形容某人是cynical,表示其他人只相信他的所有作為都是自私的、只針對自身的利益出發。這與「人性本惡」的概念相近,強調人的劣根性,所有行為必須被質疑、規範,否則由於天性將出現紕漏。例句二,對於事情使用cynical時,則是對該事情完全的懷疑可能成功的機會或是參與其中的人動機不良(回到例句一)。



好的,到此可以看出,中文跟英文,實際上應該指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若在英原文中,使用了cynical,則可解讀為,老師們希望學生不要對於人性是充滿懷疑論的,雖然商場詭譎,但還是應該相信人們有純真與善良的一面。這樣讀來便合理了,充滿著懷疑論的人生,會有多麼的痛苦阿!一點都不健康!



不過,若是中文的成語上,則「憤世嫉俗」沒有什麼不好,而是對於不公的批判、牢騷,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的面對才是重要的點。希望這每日一詞也為各位看官帶來一些些幫助與理解。



#

沒有留言:

www.flickr.com
www.flickr.com

象的語言